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(鲁迅的朝花夕拾主题思想)
《朝花夕拾》是鲁迅在1926年2月至11月写的,共10篇。前5篇写于北京,后5篇写于厦门,曾先后发表在《莽原》半月刊上,总题为《旧事重提》。《朝花夕拾》在初中课本里就有三篇: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阿长与山海经》、《藤野先生》。其中,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第二段经典的景物描写还要求学生背诵的。下面就全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朝花夕拾。
《朝花夕拾》主要内容
《朝花夕拾》就是最能反应旧中国社会以及当时人生百态的经典。《朝花夕拾》原名《旧事重提》,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,共收录十篇,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《狗·猫·鼠》;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的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;揭露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忍的《二十四孝图》;表现旧时代家长制给童年时代的鲁迅留下阴影的《五猖会》;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的《无常》;写童年趣事的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;揭露庸医误人的《父亲的病》;描写一个心术不正,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《琐记》;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《藤野先生》;潦倒一生、最终不幸的同乡好友《范爱农》。
《朝花夕拾》作品分类
1、怀念师长故人类:通过对不同人生阶段曾经熟识的人物,如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、《藤野先生》和《范爱农》的典型事迹的追忆,表现他们朴实、善良、高尚的品格。
2、追忆旧时生活类:通过对自己经历的生活片段的回忆,既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,也表达了对某些不良现象的反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如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琐记》、《五猖会》。
3、讽刺丑恶现象类: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,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,展现旧道德秩序中人们的真实生活状况,揭露和批判了反动的守旧势力,表达了对旧制度、旧道德的憎恶和讽刺。如《狗·猫·鼠》、《二十四孝图》、《无常》、《父亲的病》
《朝花夕拾》主题思想
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、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封建旧俗及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、讽刺和批判。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,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,不畏艰险,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,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、师长的怀念之情。
《朝花夕拾》读后感
1、《朝花夕拾》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,具有对封建教育、封建道德、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。
2、《朝花夕拾》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、怀念之情。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断的回忆,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,塑造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如长妈妈、藤野先生、范爱农等,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,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。
《朝花夕拾》作者简介
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浙江绍兴人,字豫才。原名周樟寿(1898年改为周树人),笔名鲁迅,字豫山、豫亭,后改名为豫才。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,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、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。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、短篇小说、评论、散文、翻译作品,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,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,也被人民称为“民族魂”。
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发布者:小鹿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laisixiang.com/25
评论列表(0条)
这里空空如也~~